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&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(二)
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
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(二)
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45分)
1.某教材选修部分提供了互文的修辞手法。下列对诗歌的分析,没有运用互文的是( )。
A.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主人下马客在船
B.《孔雀东南飞》: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
C.杜牧《泊秦淮》:烟笼寒水月笼沙
D.王昌龄《出塞》:秦时明月汉时关
1.【答案】B。解析:A、C、D采用了互文的修辞;B项是起兴托物,未采用互文的修辞。
2.在学习孟浩然的诗歌《春晓》的课堂上,教师要求学生分辨下列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,与其意境相似的一项是( )。
A.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B.春水无风无浪,春天半雨半晴。红粉相随南浦晚,几含情。
C.楚山青,湘水渌,春风澹荡看不足。
D.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2.【答案】D。解析:A项是朱熹的《春日》,B项是唐代和凝的《春光好》;C项是李珣的《渔歌子》。前三项反映了春日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春天的色喜爱。D项是杜甫的《春望》,反映了祖国破碎的凄凉的景色,与题目中展现的欢快的气氛不同。
3.课堂上同学们针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展开了讨论,下面哪位同学的解释是错误的( )。
A.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”中的“师”,是名词活用为动词,“从师”。
B.“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”中的“水”,是名词活用为动词,“游泳”。
C.“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”的“完”,“结束”。
D.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”的“鉴”,“欣赏”。
3.【答案】D。解析:D项“鉴”字是意动用法,“以……为鉴”。
4.高考冲刺时期,语文老师为了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,写了几句诗句,下列不合语境的诗句是( )。
A.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B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C.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D.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
4.【答案】D。解析:D项表达的是消极悲观的思想,与题目不符。
5.某教师在跟学生讲授作品作品对应时,举了这样几个例子,让学生从中找出错误的一项是( )。
A.《旅夜书怀》—杜甫—唐代
B.《呼兰河传》—萧红—现代
C.《哈姆莱特》—莎士比亚—英国
D.《傲慢与偏见》—简奥斯汀—法国
5.【答案】D。解析:D项,简奥斯汀是英国小说家。
扫码·关注微信公众号(中公教师考试)
回复“高分攻略”下载【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高分攻略】
>>>更多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欣赏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
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论坛 语文教学与研究 高级中学音版权声明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